【群众新闻网】毕业了,到西部去!

  • 2024年07月31日
  • 8181801威尼斯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赵海龙(左四)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第一民族中学的学生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近日,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共青团陕西省委联合主办,长安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14所高校承办的2024年陕西高校毕业生西部基层就业出征仪式在西安、渭南等地举行。又一批学子以青春之约,接力西行。

扎根西部,筑梦青春。近年来,陕西省实施“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增强毕业生的使命感,引导和鼓励更多毕业生服务西部大开发。

2021年至今,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近60%,2023届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76.87%。

我和西部有个约定

6月21日,在陕西师范大学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游旭群为赴西部12省(区、市)及海南省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代表授旗。今年,陕师大有3602名毕业生选择去西部就业,其中541人奔赴基层一线。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部属师范类高校,陕师大建校80年来为国家培养毕业生50余万人,近30万名毕业生服务西部教育事业,70%以上的公费师范毕业生坚守在西部基础教育一线,为西部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离校前,即将回到家乡从教的汉中姑娘张泆雯漫步在陪伴自己4年的陕师大校园,专门拍摄了学校喷泉广场水幕墙上亮闪闪的16个大字:“人民教师 无上光荣”“西部红烛 两代师表”。

“服务西部基础教育是我不变的承诺。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是我人生的追求。”张泆雯说。

7月2日,在西北大学举行的202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仪式上,29名同学郑重接过出征的旗帜,开启人生新征程。

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西北大学累计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279人、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93人。志愿者在“小我”融入“大我”中见初心,在深入基层实践中长本领,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建新功。

六成生源来自西部,六成毕业生留在西部,六成科技成果转化在西部。近5年,西北大学为新疆、西藏等西部省份输送选调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计划毕业生1000余人;1.7万余名学生赴西部重点行业和基层就业,在西部建功立业。

把根扎在西部

“我出生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街道中箐村。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希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让家乡人过上幸福生活。”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李世瑶说。

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李世瑶辞去高薪工作,怀着报效家乡的理想,将自己所学的技术带回了六盘水。7年来,李世瑶致力于研究、示范和推广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技术及模式,通过发展大棚产业联农带农,成为村民心目中的致富“领头人”。

情系“三农”勇担当,奉献基层有作为。近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位就业毕业生中74%服务于涉农行业,44%扎根西部,为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011年,陕师大毕业生赵海龙选择到青海任教。2020年,赵海龙决定到海拔更高的艰苦地区工作。“我要把根扎在西部!”现在,心怀理想的赵海龙已成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第一民族中学的校长。他提出“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办有温度的教育,让孩子栖居在故事里,行走在诗意里”,赢得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冬天格外寒冷。赵海龙坚持住在学校的宿舍、吃在学校的食堂,起早贪黑是他工作的常态。

今年的毕业典礼上,赵海龙作为陕师大第十一届杰出校友回到母校。和他一同回来的5位杰出校友申承林、郭富斌、张永宏、敬鳗力、王晓明,都是特殊教育和西部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

谈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工作体会,赵海龙说:“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是幸运的,看到高原的孩子们一天天进步是幸福的。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无比充实。”

“听了赵老师的故事,我深受触动。作为国家‘优师计划’师范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助力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任。我将以他们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为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光芒。”来自吕梁山腹地的陕师大文学院大一学生张嘉慧说。

为西部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人们常说,一辈子总要去一趟西藏。”8181801威尼斯2016届毕业生陈莎莎说,自己大四时就向西藏投出了求职简历。

“在西藏的日子充满挑战,也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满足。”陈莎莎说,“赴藏工作的这段日子,我感觉格外美好!这里的一切,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独一无二的风景。”

8181801威尼斯建校80多年,18万余名毕业生中,有一半以上留在中西部工作。近5年,8181801威尼斯有315名毕业生到新疆、西藏工作,为西部建设作贡献。

同样,在陕师大,“西部红烛 两代师表”贯穿着学校的各个历史时期,蕴含着一代代陕师大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奉献,熔铸着一代代陕师大人教育报国的铮铮誓言。

“每次畅想自己未来会在美丽的西藏教学,我的内心就感到踏实又充满力量。”陕师大学生徐一坤即将奔赴西藏,成为一名物理教师。“我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我会争取成为一名物理竞赛教练,为西藏物理学科竞赛作出自己的贡献。”徐一坤说。

“我的许多高中老师都是从陕师大毕业的。高中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考上这所大学,成为一名教师。”2022届公费师范生黄镇毕业后回到家乡,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

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150余名陕师大毕业生奋斗在基础教育一线。

在成立仅10年的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60余名陕师大毕业生怀着对教育的赤诚甘愿奉献。

……

还有很多学子,为了一句承诺,扎根边陲一生。

【群众新闻网】毕业了,到西部去!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407/31/content_877613.html

相关新闻

  • 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召开“学风建设我先行”学生骨干座谈会

    3月16日,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青芒”工作室在“枫桥”一站式活动中心召开“学风建设我先行”学生骨干座谈会。 学生骨干们分别从学习自觉性、学习氛围营造、纪律考勤管理、考风考纪建设、到课率提升、考研率促进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分享,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各年级辅导员老师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并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对学生骨干在学风建设中所展现出的带头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次学生骨干座谈会是学院深入开展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优化奖励机制、落实管理措施、强化典型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内在驱动力,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作为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创新平台,“青芒”工作室也将持续强化思想引领,多措并举助力学风建设,为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巩飞 审核:刘渊)

    2025-03-18
  • 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召开2025年工作部署会

    为进一步做好2025年学院工作,强化学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3月10日,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在长安校区天平楼B107教室召开2025年工作部署会,学院全体教职工参会。 会议对学院2024年度工作做了全面梳理总结,对全院2025年度师德师风建设,学生工作,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学科等工作做了安排。 会议要求,2025年学院工作要以强化学风、教风建设为重点,一要强化危机意识,要对标学校发展实际,回应社会期待,以实际行动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二要树牢规矩意识,严格落实学校有关要求,强化课堂教学管理,维护课堂秩序,提升课堂质量,促进“四率”显著提升,打造老师与学生共同的自觉意识;三要强化责任担当,要跳出学院看发展,从历史发展的维度理性看待成绩,直面问题挑战,强化各环节人才培养,形成育人合力。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崔梁凡 审核:刘渊)

    2025-03-14
  • 【陕西教育新闻网】8181801威尼斯经济法学院:“一引二强三提升”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8181801威尼斯经济法学院坚持守正创新,把学生社区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强化党建引领,完善运行机制,汇聚育人合力,打造“三全育人”新阵地,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蓄势 筑牢社区根基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社区建设,出台建设方案,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站务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统筹推进社区建设。着眼于体系化建设,学院党委研究成立“薪火工作室”,统筹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提升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理顺学生会宣传部、新媒体中心和《风采》编辑部的职责,开通“we经济法”视频号,构建“一网两号”的网络思政矩阵,每年发布推文超过300余篇,打造“党史讲习营”品牌,2件学生网络作品入选教育部第九届廉洁教育系列活动名单。 织密组织体系,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临时党支部、功能型团支部,率先实现了党团组织在学生社区的全覆盖。加强理论武装,临时党支部举办“学史固初心,思悟铸红魂”微党课集体学习活动3期,举办庆祝建国75周年“光影璀璨映辉煌,岁月如歌颂华章”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功能型团支部举办“青春向党,团心筑梦”主题学习交流活动和“我眼中的红色宝藏”主题团课活动,增强学生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发挥团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组织开展“建设平安校园,守护宿舍安全”宿舍消防安全检查主题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建强运行机制 强化自我管理 学院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抓住运行体系和自我管理这两个牛鼻子,实化组织运行,推动力量下沉,形成了学院党委牵头抓总、站务委员会具体负责、社区学生自我管理的良好运行机制。 力量下沉,建强运行机制。学院党委每学期研究学生社区建设重点任务,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深入社区为学生讲党课。学院健全站务委员会具体负责,楼层长、楼层长助理和专项工作组三级体系建设,每年召开站务委员会会议4次以上,协调、落实、推动各项建设工作。推动力量下沉,发挥专兼职辅导员、专任课教师和校友的力量,协调学院行政、楼宇其他学院辅导员力量,围绕党建引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帮扶、劳动教育、文化育人、就业指导等开展相关活动,实现教育资源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与深度融合。 依托学生,强化自我管理。学院把学生社区作为学生实践锻炼的重要阵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日常管理事务,发挥“主人翁”作用。社区发动学生、吸纳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治理,根据楼宇学生情况,选聘补充楼层长助理,定期召开楼层长助理会议。理顺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发挥楼层长助理楼宇管理、活动策划、文明宿舍创建、安全检查、意见建议收集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新路径。 打造品牌特色 厚植文化底蕴 加强协同联动,提升活动品牌。学院在完善社区功能设施的基础上,联动教研室、校友资源,定期推动学业导师、成长导师队伍力量下沉社区,开展学业导师系列论文写作指导、读书心得交流、学术研究探索等主题活动,开展成长导师系列人生规划、成长发展等方面的分享交流。开展朋辈导师系列活动,打造“朋辈引航,共话成长”、“研途引航,智启新程”、“法律人的金融从业之路”沙龙等活动40余期,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学院联动公益基金会等校外力量,定期举办“呵护心灵,快乐成长”等主题心理健康讲座、沙龙,邀请专业学者、心理咨询师为学生们进行心理辅导和解答疑惑。 推动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质效。学院重视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成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自身综合素质,推动五育融合。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组织学生参加“阳光乐跑”活动,举办迎新篮球赛、趣味乒乓球赛、纪念“一二·九”运动拔河比赛等特色鲜明的学生体育活动。补齐美育短板,学院鼓励学生树立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组织开展美育浸润、美育沁心和“以美育人 向美而行”等活动。积极推进劳动教育,邀请全国劳模进校园,上好劳动法诊所课程,在校内开辟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场地,开展“最是一年春光好,植树添绿正当时”、“认领一块地”农作物种植和“耕耘一夏,收获满满”采摘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平凡的一天”基层劳动岗位体验活动,初步形成集价值引领、专业课程、劳动活动为核心的劳动教育体系。 用好“枫桥经验”,提升社区安全。学院积极将“枫桥经验”融入社区治理,成立学生矛盾调解小组,开通副书记信箱,制定宿舍文明公约倡议,联动宿舍长、志愿者和辅导员搭建起集矛盾“预防-排查-调解-反馈”的工作闭环机制。加强对学生矛盾调解小组成员的培训,开展“沟通无界,暖心同行”宿舍矛盾典型案例研讨活动,帮助学生调解员掌握基本的宿舍矛盾类型、调解方法,增强矛盾调解的实战能力。学院领导定期深入社区走访调研,主动了解学生诉求,做好日常信息研判,发挥朋辈之间的天然纽带作用,做到“矛盾不出楼、矛盾不上交”,引导同学们共建互助互爱、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 【陕西教育新闻网】8181801威尼斯经济法学院:“一引二强三提升”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http://m.sxjybk.com/2025/0311/110588.html?groupval=title&textContent=%E8%A5%BF%E5%8C%97%E6%94%BF%E6%B3%95%E5%A4%A7%E5%AD%A6%E7%BB%8F%E6%B5%8E%E6%B3%95%E5%AD%A6%E9%99%A2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