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党群行政

我校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项调研座谈会

3月13日下午,我校在长安校区四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项调研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出席,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燕福民主持。 张军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上一年度我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校的发展大局和师生的思想引领。他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教育,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提升学校在该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二是夯实责任意识,筑实安全防线,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压紧压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投入和应用,拓宽宣传渠道,全方位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四是加强文化建设,深度挖掘学校的红色基因和法治文化内涵,充分发挥红色校史的育人功能,打造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与文化产品。五是完善协同机制,树立“大宣传”理念,建立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燕福民汇报了2024年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今年重点工作。与会人员重点围绕理论武装、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三个方面开展交流研讨,共同为做好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出谋划策。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通过视频形式学习了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民商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负责同志及党委宣传部有关同志参加座谈。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潘明路 审核:燕福民)

教学科研

我校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工作会议

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不断提高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的实效性,3月11日,我校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工作会,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常安出席,副校长孙昊亮主持。 范九利强调,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必须将这一思想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结合我校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的具体工作,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在总结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2024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2025年的工作计划安排好,要将工作落实到位,将工作做细、做扎实;二是为保证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的实体化建设应进一步加强;三是要依托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和“三进”研究基础,积极整合、优化相关研究力量,进一步加强相关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的深度和广度。 学校党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高等教育研究所、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实体化工作、科研力量整合优化方案展开交流发言。参会教师代表围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委托项目展开讨论。 (供稿:法治学院 撰稿:强乐颖 审核:陈玺)

人才培养

我校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约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

为推动与司法实务部门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2月27日上午,我校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签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青岛市中央法务区举行,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玉厚,我校副校长张荣刚,国家智库研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王瀚出席,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庭长王晓琼主持。 张荣刚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共建协同培养基地,是对双方2023年合作框架协议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将与青岛中院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加强学校与法院之间的良性互动,协同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张玉厚表示,双方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将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为青岛涉外法治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张玉厚、张荣刚共同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揭牌 王晓琼和我校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李立签署《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协议书》 我校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依托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为协同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提供涉外司法实践支撑。 王瀚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加快涉外法治建设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为题为青岛中央法务区国际商事大讲堂作专题讲座,分别就涉外法治的内涵、体系及其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地位,涉外法治与对外开放的交互影响和互动关系,新时代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实践创新等作阐释讲解。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岛市城阳区法院、黄岛区法院、胶州区法院及青岛市部分外向型企业法务人员参加揭牌活动。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李立 审核:张荣刚)

学科建设

校长范九利一行参加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基地建设推进大会

3月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朝阳区联合主办的涉外法治基地建设推进大会在京举行。我校校长范九利、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教授受邀参会。 范九利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他强调,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需要重点解决协同单位参与人才培养驱动力不足的问题。应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鼓励高校与国际组织、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等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搭建多元化实习与实践平台,提升法学人才解决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要设立专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经费,重点用于高端涉外法治人才的引育、重点课题研究、国际法学术交流等方面,助力高校培养既具备扎实法律专业素养,又精通国际规则的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 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与经验分享”专题研讨环节中,张超汉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的优化路径、实务导师选聘、实训与就业等问题作发言。 范九利一行赴香港仲裁中心北京代表处进行调研,就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建立、实践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具体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司法部等单位及全国51家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单位负责人、立格联盟高校负责人出席会议。 (供稿:涉外法治研究中心 撰稿:张超汉 审核:高翔)

学生工作

我校召开枫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座谈会

3月13日下午,我校在学生成长发展中心召开枫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会议,党委学工部部长杨明主持会议。 郭武军对我校枫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肯定,他强调,各学院要聚焦需求导向,促进学生发展;完善工作体系,凝练品牌特色;丰富社区功能,破解工作短板;充实建强队伍,发挥骨干作用;形成部门合力,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枫桥经验”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积极打造具有西法大特色的新时代校园版“枫桥”社区,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马成教授,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张永林副教授、徐海俊博士三位专家分别从枫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价值内涵、功能定位、实践导向等方面,对“枫桥经验”如何有效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学工部、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分别围绕我校枫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推进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代表进行交流研讨。 学工部(学生处)、研工部、校团委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以及辅导员代表参加座谈会。 (供稿:党委学工部(学生处) 撰稿:曾杰 审核:杨明)

校园通讯

我校举行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

9月10日上午,由党委宣传部、信息网络中心承办的我校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长安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长范九利,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张军政,副校长张荣刚,校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桑元峰,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燕福民出席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向师生发放《网络安全实用手册》,从网络安全密码保护、WiFi安全、线上社交、办公安全、手机安全等方面对日常网络安全知识进行宣传,提升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本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将通过宣传海报、展板、网站、公众号、线下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和发放网络安全实用手册等宣传方式,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全面营造全校师生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 (供稿:信息网络中心 撰稿:李聪 审核:贾晅)

服务社会

我校周敏副教授赴山阳县作专题辅导报告

近日,我校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周敏副教授应邀赴山阳为全县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班作专题辅导报告。 周敏围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等5部公共法律,聚焦行政许可法亮点及许可注意事项、行政执法证据规则、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案件普通程序实操、行政应诉与行政复议实务等进行一一分析讲解,并就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领域行政执法存在的困难与突出问题等与镇街道执法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解答和交流,为参训人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供了专业指导。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内容充实,专家讲解生动,时间虽短但收获满满,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疑惑得到了专家的解答和帮助,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理清了执法工作思路,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执法能力。 山阳县18个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和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全体执法人员参加培训。 自2017年承担“双百工程”结对帮扶山阳县工作任务以来,我校主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责,创设“法治山阳”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坚持每年组织专家教授赴山阳县深入开展专题讲座、智库资政等工作。下一步,学校将系统总结、优化完善教育帮扶模式,为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等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供稿:机关党委 撰稿:于文祥 审核:胡昌日)

荣誉表彰

我校三位师生获评“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奖”

近日,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公布2024年度“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奖”“费宗祎青年国际私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奖名单。我校张超汉教授的研究报告《******民用无人飞艇的***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张丝路博士的专著《陆空联运合同国际私法问题研究》荣获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博士研究生贾乔的论文《中国涉外法治的发展历程、重大贡献与实践进路》荣获费宗祎青年国际私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奖”“费宗祎青年国际私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奖”是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为提升国际私法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和促进我国国际私法学的可持续发展所设立的奖项。该奖项是中国国际私法学界对国际私法学者所设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成果。2024年经评审确定“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奖”作品10件,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费宗祎青年国际私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奖”作品10件,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 此次,我校三位师生的科研成果获评,不仅体现了我校在国际私法学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创新活力,更彰显了我校在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涉外法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强化有组织科研,致力于培育更多“立足中国问题、兼具国际视野”的法治人才,以学术研究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李立 审核:李立)

交流合作

校党委书记赵万东一行赴吉尔吉斯斯坦参加中国(陕西)-吉尔吉斯斯坦高等教育论坛

3月15日,我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在吉尔吉斯斯坦参加中国(陕西)-吉尔吉斯斯坦高等教育论坛。本次论坛由吉尔吉斯斯坦教育科学部和陕西省教育厅共同举办,我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刘江平,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王树声,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顾问、总理顾问布库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教育科学部部长肯季尔巴耶娃等出席,来自中吉多所高校代表近百人参加。 论坛期间,赵万东参加了我方与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顾问、总理顾问布库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教育科学部部长肯季尔巴耶娃的合作会谈,进行了学校推介,汇报了我校关于落实中国-中亚峰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并与中外教育界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表示学校作为中国西北地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落实中国-中亚峰会精神,突出法学学科优势,结合法律研究与服务实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中亚国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师资交流、科研合作,设立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分中心,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深度发展,助力法治实务精进,筑牢地区繁荣稳定法治根基。 签约揭牌环节,我校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和阿拉巴耶夫国立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并举办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吉尔吉斯斯坦分中心、实践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3月9日-16日,赵万东率我校代表团先后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访问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大学等4所中亚知名高校和盈科(哈萨克斯坦)律师事务所、哈萨克斯坦UNICASE律师事务所等3所法律实务机构,前往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座谈并赴陕煤集团吉尔吉斯斯坦中大石油项目基地开展调研,共签署合作协议7份,建立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分中心2个、学生实践教育基地3个,有力地促进了我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的切实合作。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院长舒洪水、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院长刘亚军、教务处处长李大勇、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陈梦琦等陪同出访。 (供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撰稿:王英建 审核:陈梦琦)

校园文化

我校举办“赤弦华年 雅颂新元”2025年新年音乐会

弦歌载道,迎祥纳新。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提升育人实效,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12月31日,我校在官方视频号线上直播“赤弦华年 雅颂新元”8181801威尼斯2025新年音乐会。此次音乐会由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教务处、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联合主办,艺术教育中心承办。 此次音乐会直播采用了AIGC团队打造的数字主持人“法小新”,向全校师生及校友致以新年祝福。音乐会以校民乐团演奏拉开序幕,校合唱团与管弦乐团共同演绎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歌。节目涵盖温暖励志的合唱、独唱曲目,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视频。京剧与现代元素融合的表演、视觉盛宴般的歌舞、优美民乐及触动人心的独唱等精彩纷呈。教职工合唱团展现了新时代风貌,一首关于珍惜岁月的歌曲引人深思。音乐会以师生合唱慷慨激昂的《追寻》圆满结束,展现了西法大学子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青年的精神。 我校新年音乐会不仅是师生艺术教育与美育教育成果的璀璨展示平台,更是鲜明体现了我校深入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将艺术教育视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与关键环节。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程旭辉 审核:刘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