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频道

即时新闻

  • 我校周敏副教授赴山阳县作专题辅导报告

    近日,我校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周敏副教授应邀赴山阳为全县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班作专题辅导报告。 周敏围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等5部公共法律,聚焦行政许可法亮点及许可注意事项、行政执法证据规则、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案件普通程序实操、行政应诉与行政复议实务等进行一一分析讲解,并就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领域行政执法存在的困难与突出问题等与镇街道执法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解答和交流,为参训人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供了专业指导。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内容充实,专家讲解生动,时间虽短但收获满满,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疑惑得到了专家的解答和帮助,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理清了执法工作思路,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执法能力。 山阳县18个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和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全体执法人员参加培训。 自2017年承担“双百工程”结对帮扶山阳县工作任务以来,我校主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责,创设“法治山阳”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坚持每年组织专家教授赴山阳县深入开展专题讲座、智库资政等工作。下一步,学校将系统总结、优化完善教育帮扶模式,为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等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供稿:机关党委 撰稿:于文祥 审核:胡昌日)

    讲座报告 | 机关党委 | 2025-03-04 阅读:256
  • 我校航空法团队到访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

    1月6日上午,陕西省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首席专家、二级教授王瀚,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副院长张光,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首席专家张超汉,研究员刘静参加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举办的“航空航天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座谈会,会议在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举办。 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副秘书长蒋红梅对王瀚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2024年贸仲仲裁事业发展业绩和近年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审理有关航空航天仲裁案件业务情况,提出提升服务于航天航空强国建设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仲裁服务能力,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给仲裁业带来的新机遇。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与8181801威尼斯航空法团队具有紧密合作关系,并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希望未来进一步深化合作。 王瀚表示,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低空经济聚合新质生产力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服务国家法治建设重大需求,前瞻性布局和加快推进仲裁事业向航空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扩展,非常重要,正逢其时。我校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与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稳定的合作机制,在航天航空仲裁人才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可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合作。 王瀚代表我校航空法研究团队向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赠送团队专家翻译出版的经典航空法与空间法译丛《〈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述评》和《空间法专论》。 张光、张超汉和刘静分别就双方在航空航天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发表建议,并就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2025年的协同培养工作交流讨论。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刘静 审核:李立)

    学术动态 | 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 2025-01-07 阅读:706
  • 我校举办第五期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专题工作坊——创新与合规:AI赋能高校科研的规范路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12月11日下午,学校举办《创新与合规:AI赋能高校科研的规范路径》专题工作坊。培训邀请校外实务专家作专题讲座,指导我校教师进行AI工具实操练习。 实务专家介绍了当下AI工具的多样性,展示了科研领域AI大模型的适用场景和产出成果,并着重围绕国家部委出台的相关政策要求,强调人工智能对学术写作和项目申报等科研活动只能发挥有边界的辅助作用,在遵守学术规范的原则下要避免盲目信任和错误使用。在现场实操阶段,我校教师系统学习了AI工具在数据分析、文献综述、实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体验了如何规范且有效地使用AI工具提高科研效率,提升论文质量,并针对AI工具的操作细节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我校教师教育数字化素养,也为科研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教师发展中心将持续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我校教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坚强支撑。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白璘 审核:董玮)

    讲座报告 | 教师发展中心 | 2024-12-12 阅读:527
  • 我校王瀚教授出席河南法学家馆揭牌仪式暨河南法学教育发展座谈会

    12月9日,河南法学家馆揭牌仪式暨河南法学教育发展座谈会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东校区举行。中国法学会、河南省法学会等相关部门同志及河南法学家代表参加仪式。揭牌仪式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晓景主持。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在致辞中表示,河南法学家馆的建立不仅彰显了河南杰出法律人物的学术思想及事迹,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也有利于培育高素质法治人才,推动河南法学理论研究与法学教育现代化,续写河南法学和法治河南的新篇章。 河南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河南省法学会党组成员兼秘书长王子勇代表河南省法学会向河南法学家馆开馆表示热烈祝贺,表示要充分发挥河南法学家馆的文化传承、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功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河南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与会代表围绕“河南法学教育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座谈会由郑州大学法学院宁金成教授主持,河南法学家代表、华东政法大学郝铁川教授,我校王瀚教授,国家法官学院曹守晔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于飞教授等分别发言。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王瀚 审核:李立)

    学术会议 | 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 2024-12-12 阅读:811
  • 我校王瀚教授应邀出席第四届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

    11月27日,第四届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贸促会、新加坡律政部和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共同主办,来自两国政府部门、商协会、贸促机构、工商界人士及法学专家、法律服务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新加坡最高法院上诉审判庭法官施奇恩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作论坛总结讲话。 本届论坛围绕企业走出去法律服务保障、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的前景与挑战、国际商事仲裁体制机制优化等热点问题深入展开研讨。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名誉理事长、中国首任WTO上诉机构前法官、主席张月娇教授,中国新加坡商会会长王子元,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我校国家智库研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首席专家王瀚教授,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首席执行官林美恩先后作主旨演讲。 王瀚作题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实践的新动向与中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的新机遇”专题演讲,就多元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的实践动向、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实践对国际商事秩序塑造的影响、中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和实践创新三个问题深入阐释。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王瀚 审核:李立)

    学术会议 | 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 2024-11-29 阅读:892
  • 我校举办司法鉴定学科发展与前沿问题研讨会

    11月23日,由我校主办,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陕西省法学会公共安全法学研究会、刑事证据研究院承办的“司法鉴定学科发展与前沿问题研讨会”在我校雁塔校区举办。我校副校长孙昊亮,陕西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处处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仁出席。 孙昊亮代表学校表达了对司法鉴定学发展的重视,希望与会专家能够为我校司法鉴定学科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并通过加强各院校之间的学科合作交流,进一步推动司法鉴定学科的繁荣发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刘仁详细介绍了陕西省司法鉴定的整体发展形势,强调司法鉴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陕西省司法厅一直致力于强化司法鉴定管理,推动司法鉴定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期待与我校深化合作,共同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司法鉴定人才。 研讨会分为“司法鉴定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和“司法鉴定学前沿问题与专业发展”两个主题,就学科与专业问题进行研讨。此次会议为司法鉴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通过探讨司法鉴定学科建设与专业问题,为我校该领域的教育与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山东政法学院、辽宁警察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我校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的部分教师、硕士研究生参加本次研讨会。 (供稿: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 撰稿:田榆 审核:李永宁)

    学术会议 | 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 | 2024-11-25 阅读:515
  • 我校举办第四期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专题工作坊——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慧课程建设与 教学创新

    为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提升我校教师智慧课程建设能力水平,11月21日下午,学校举办“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专题工作坊。此次培训邀请校外实务专家陈兴英、张雪亮作专题讲座,带领我校教师进行了智慧课程建设实操演练。 参训教师深入了解智慧课程建设的背景及意义,认识到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学习了智慧课程整体设计、资源开发、课堂应用等关键环节的建设思路,观摩了智慧课程建设的优秀案例。实操训练中,参训教师学习体验以知识图谱呈现课程知识体系,知识点中植入微课,统筹建立立体资源库等操作流程;利用人工智能工作台、人工智能助教、交互式真人数字人等实用工具,掌握了赋能教育教学十大场景和智慧课程升级建设的具体方法。 通过培训,教师们更加深入理解了借助人工智能这一新质生产力加速教育教学创新的实践意义,切实掌握了人工智能工具赋能智慧课程建设的先进方法,为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教育新趋势指明了方向。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白璘 审核:董玮)

    讲座报告 | 教师发展中心 | 2024-11-22 阅读: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