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频道

即时新闻

  • 【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马怀德: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

    3月21日下午,“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第九讲在长安校区满天星报告厅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教授作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的讲座,校党委书记赵万东主持,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陕西省法学会有关领导,以及校内外师生500余人参加讲座。 马怀德教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为主线,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路径。马怀德认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展现出科学缜密的逻辑架构,精准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深刻回答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浓厚的实践特征。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必须长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马怀德从四个方面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第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明确关键重点任务,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第三,明晰长远工作布局,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四,落实法治重要保障,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马怀德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是一个完整的理论闭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必将在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中实现更大发展。 赵万东在总结中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也是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是法学教育工作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马怀德教授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广大师生要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工作,要结合学习工作实际,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本次讲座作为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内容,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二级党组织书记参加学习。 (供稿: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撰稿:雷苗苗 审核:赵玎玎)

    讲座报告 | 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 | 2025-03-24 阅读:185
  • 【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 韩大元:和平权的宪法意义与保障

    3月19日上午,“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第七讲在雁塔校区人权研究中心报告厅顺利举行。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作题为《和平权的宪法意义与保障》的讲座,讲座由副校长常安主持,王瀚教授、王周户教授、王健教授与谈。 韩大元从冲突加剧中的世界切入,重申国际社会对和平的共识:和平不仅仅是指没有战争的状态,还蕴含着正义、包容、多元与平等,是人类最低限度的自由,维系着人的尊严。回顾了各国宪法中体现的和平理念,指出维护和平已作为各国宪法的核心价值。最后从确立和平权的宪法地位、捍卫人的尊严、完善维护和平的宪法保障机制、以宪法控制科技的非理性、中国如何把握和平理念的话语权五个方面思考宪法与和平的关系,认为当下正面临着不确定的风险,应当以宪法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宪法在维护和平中的重要作用。 常安表达了对韩大元教授及三位与谈嘉宾的感谢。他表示,韩大元作为一位宪法学者、人权学者、法学教育家的情怀,对于世界和平的珍视,对于人的权利与尊严的尊重,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与谈环节,王瀚结合现代国际法体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规则谈到,世界和平这一永恒的追求仍然任重而道远。王周户认为,宪法中的和平权理念深刻诠释了我国政权治理的根本性的文化基础,应当关注与挖掘作为一项权利的和平权在国家治理与推动世界秩序变革的实践路径。王健指出,和平权的宪法研究,既要坚持中国立场、提炼中国的和平权理念及方案,也应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聚焦于世界和平的重要议题。 (供稿:研究生院 撰稿:丘名洁 审核:常安)

    讲座报告 | 研究生院 | 2025-03-20 阅读:121
  • 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专题讲座

    3月17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法连教授受邀来我校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专题讲座,我校外国语学院科研骨干、青年教师参加讲座。法律语言研究所所长何静秋教授主持。 张法连从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意义讲起,深入阐述课题申报相关内容。他表示,课题申报是教师学术发展规划中的关键部分,选题为课题申报成功的核心要素,应兼具创新性,紧密契合国家重大需求,甄别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名称。课题申报书应从研究问题、研究现状、研究重点难点、论证逻辑等多个角度出发,予以详尽解读,并着重强调课题论证细节之处的诸多要点,涵盖语言文字的学术规范性、论证导图的不可或缺性以及参考文献的权威性与时效性等方面。 本次讲座内容充实,氛围浓厚,且兼具高度的针对性、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参会教师收获颇丰,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认识与理解。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孟超 审核:窦坤)

    讲座报告 | 外国语学院 | 2025-03-19 阅读:182
  • 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应邀来校作专题讲座

    3月14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研究首席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法连教授应邀来校作“聚焦新时代交叉学科发展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题讲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河主持讲座,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各系、教研室负责人,骨干教师、翻译硕士研究生参加讲座。 张法连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深入剖析了“交叉学科”作为我国新增学科门类,为推动教学研究从单一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转型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也为法律外语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提供了发展契机。他表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家利益的关键,是新时代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依托法学与语言学学科的深度融合,应着力培养具备法律外语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在国际法律事务中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缺口巨大,而法律英语作为法学与语言学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典范,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抓手。 本次讲座对于我校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理念,提升我校法律外语教科研水平与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今后将持续加强国家级一流专业内涵建设,助力我校复合型创新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供稿:外国语学院 撰稿:陈叶 审核:杨华)

    讲座报告 | 外国语学院 | 2025-03-15 阅读:72
  • 我校周敏副教授赴山阳县作专题辅导报告

    近日,我校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周敏副教授应邀赴山阳为全县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班作专题辅导报告。 周敏围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等5部公共法律,聚焦行政许可法亮点及许可注意事项、行政执法证据规则、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案件普通程序实操、行政应诉与行政复议实务等进行一一分析讲解,并就生态环保、农业农村、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领域行政执法存在的困难与突出问题等与镇街道执法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解答和交流,为参训人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供了专业指导。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内容充实,专家讲解生动,时间虽短但收获满满,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疑惑得到了专家的解答和帮助,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理清了执法工作思路,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执法能力。 山阳县18个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和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全体执法人员参加培训。 自2017年承担“双百工程”结对帮扶山阳县工作任务以来,我校主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责,创设“法治山阳”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坚持每年组织专家教授赴山阳县深入开展专题讲座、智库资政等工作。下一步,学校将系统总结、优化完善教育帮扶模式,为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等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供稿:机关党委 撰稿:于文祥 审核:胡昌日)

    讲座报告 | 机关党委 | 2025-03-04 阅读:328
  • 我校航空法团队到访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

    1月6日上午,陕西省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首席专家、二级教授王瀚,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副院长张光,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首席专家张超汉,研究员刘静参加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举办的“航空航天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座谈会,会议在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举办。 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副秘书长蒋红梅对王瀚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2024年贸仲仲裁事业发展业绩和近年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审理有关航空航天仲裁案件业务情况,提出提升服务于航天航空强国建设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仲裁服务能力,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给仲裁业带来的新机遇。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与8181801威尼斯航空法团队具有紧密合作关系,并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希望未来进一步深化合作。 王瀚表示,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低空经济聚合新质生产力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服务国家法治建设重大需求,前瞻性布局和加快推进仲裁事业向航空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扩展,非常重要,正逢其时。我校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低空经济法治研究院与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稳定的合作机制,在航天航空仲裁人才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可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合作。 王瀚代表我校航空法研究团队向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赠送团队专家翻译出版的经典航空法与空间法译丛《〈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述评》和《空间法专论》。 张光、张超汉和刘静分别就双方在航空航天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发表建议,并就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2025年的协同培养工作交流讨论。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刘静 审核:李立)

    学术动态 | 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 2025-01-07 阅读:760
  • 我校举办第五期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专题工作坊——创新与合规:AI赋能高校科研的规范路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12月11日下午,学校举办《创新与合规:AI赋能高校科研的规范路径》专题工作坊。培训邀请校外实务专家作专题讲座,指导我校教师进行AI工具实操练习。 实务专家介绍了当下AI工具的多样性,展示了科研领域AI大模型的适用场景和产出成果,并着重围绕国家部委出台的相关政策要求,强调人工智能对学术写作和项目申报等科研活动只能发挥有边界的辅助作用,在遵守学术规范的原则下要避免盲目信任和错误使用。在现场实操阶段,我校教师系统学习了AI工具在数据分析、文献综述、实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体验了如何规范且有效地使用AI工具提高科研效率,提升论文质量,并针对AI工具的操作细节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我校教师教育数字化素养,也为科研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教师发展中心将持续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我校教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坚强支撑。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 撰稿:白璘 审核:董玮)

    讲座报告 | 教师发展中心 | 2024-12-12 阅读:542